12月16日,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传习点之一的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保泉宫举行“送王船”活动,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地区等各地宫庙理事以及上千名居民游客齐聚保泉宫,共同见证这三年一度的民俗盛典。
“送王船”现场。康艺勇摄
据了解,“送王船”活动分为“请王”“造王船”“王船游境”和“烧王船”四个部分,从“请王”到“烧王船”仪式前后历经两个月。本艘王船也是历届活动以来最大的一艘,船身长9米,宽2.3米,船舱深1.5米。
人群簇拥着王船前行。康艺勇摄
舞龙队。杨巧兰摄
“烧王船”活动当天,舞龙队、屿仔尾梁伞队、泉州电音队、晋江杂技舞狮队、潮汕英歌舞队等民俗艺队在保泉宫轮番登场表演。人们将“王爷”请上精雕细琢的王船,出港队伍穿越街巷,到达漳州开发区14号码头沙滩处。最后,人们引火将王船点燃,伴随着祈福的愿望漂向大海。
众人拥簇着王船来到码头。杨巧兰摄
据介绍,“送王船”是一项古老的禳灾祈安仪式。300多年来,石坑社区的居民根据祖辈沿袭的风俗将“送王船”习俗传承保护至今。2020年12月17日,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送王船”民俗在闽台两地、中马两国被当地民众所认同和喜爱,成为凝聚团结社区居民的媒介,更成为连接各国各地区民众友好交往的纽带。
点燃王船。康艺勇摄
燃烧的王船。杨巧兰摄
近年来,“送王船”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周边及外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民游客中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紧随“送王船”队伍,通过无人机、摄影等方式记录这一盛典,以图文、短视频等方式在网上分享、宣传“送王船”背后的人文情怀,助力非遗保护之路走得更远更扎实。
“以前都是老一辈人在做,他们用心传承着这份文化。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加入这个行列,他们带着新的视角和创意,为‘送王船’注入了新的活力。”石坑社区保泉宫民俗传习中心负责人陈元辉说,“这不仅是漳州开发区的荣耀,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将努力保护好、传承好‘送王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其中来。”(杨巧兰 许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