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

旅游资讯 1 0

在浙江的绿水青山中,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的乡村不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宜居,而且农业、文化、生态和旅游深度融合,为万千乡村提供发展示范。

特色资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立足资源禀赋,浙江乡村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产业+文旅”,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被“一条鱼”改变的村庄,让人感受现代渔村之美。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是“浙江黄鱼养殖第一村”,依托黄鱼养殖产业,当地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自2022年起,当地投资建设渔旅融合海上综合平台,打造“渔业+旅游”,小渔村有了大效益。“平台集看海观景、养殖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填补了象山乃至宁波海上休闲体验项目的空白。”黄避岙乡旅游发展专员史笑露说。

一个乡村如何凭借“一株草”实现蜕变?在温州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石斛森林”成为网红打卡点。该村首创“铁皮石斛+文创旅游”模式,打造铁皮石斛田园综合体,集主题游乐、田园休闲、旅居度假为一体。不仅满足游客亲子互动、科普研学、健康保健的需求,还以土地租金、就业薪金、入股股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浙江多地通过挖掘本地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资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旅产业,带动文脉厚村、文化兴村。“乡村文旅发展,产业是根,文化是魂,创新是动力。”台州临海市社发集团文旅产业首席运营官舒坦认为,除了围绕乡村产业做文章,还要不断创新,持续挖掘乡村特色文化。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素有“千年纸山”的美称。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传统造纸文化,建设纸山雕塑、龙溪艺术馆、中国传统造纸体验园等纸山形象地标;以纸山主题赋能农旅,打造文化工艺品、伴手礼……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泽雅镇交织融合,文化为乡村深度赋能,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围绕西江古村和非遗文化资源,发展“非遗+旅游+体验”特色旅游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目前,湾底村已经拥有15个参观点、3条特色旅游线,在建及建成的博物馆、艺术陈列馆有9家。今年前三季度,湾底村游客量超3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万元,形成美丽经济、文旅经济、商贸经济多元发展格局。

产业基础薄弱、文化资源分散的乡村地区如何发展?浙江探索出一条整合资源、组团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创新片区组团,推动跨域协同发展,我们打破单点建设、各自为战,推行多村合作、跨区组团,深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用、合作共赢。”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说。

台州市三门县岩下潘村曾经人口流失、凋敝破败。当地以岩下潘村为龙头,联合邻近8个村,实现规划联定、资源联享、项目联建、产业联兴,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如今,村庄家家户户住别墅、办民宿,村民年均收入增长到1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除了抱团联动发展,浙江还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乡村面貌改变。

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激活50余套闲置农房,发展餐饮、咖啡等业态,打造新消费场景。2023年,当地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2.52亿元。如今,展茅街道通过培育共富产业、吸引乡创人才、举办乡村市集,有效带动了全域创新创业、农民就近就业。

在浙江,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聚焦增底蕴、提颜值、强活力,全域打造诗画江南、建设和美乡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大海表示,将协同相关部门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实施,以小切口建设牵引全域和美大场景塑造,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经济日报记者 赖奇春 乔金亮 辛自强 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