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千年山中古村,梯田环绕,风景如画,不要门票

旅游攻略 1 0

今天要带大家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古村落。关庙村位于河南禹州、郏县和汝州交界的磨街乡。几个自然村沿山路分布,关庙村就在最南侧。这里梯田环绕,选址避风向阳。它可是第四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哟!村子因关帝庙得名,那座古庙建于宋末,历经岁月。关庙村多山缺田,先辈们修筑暗渠、垒堰屯田,造就独特梯田风貌。还有诸多特色建筑,承载着厚重历史!

关庙村:在河南禹州、郏县和汝州三县交界磨街乡政府西北,几个自然村沿山路分布,它在最南。四周梯田环绕,选址妙,避风向阳,是第四批河南传统村落。

关帝庙:离村子不远,宋末所建,面积4200平。青石铺地,青砖垒墙,屋梁雕刻超清晰。有12间房,不少石碑遭破坏,剩五块清代完好石碑,还有千年五角枫树,村子因它得名。

群山风光:关庙村被群山环抱,北靠跑马岭、磨盘山,西靠黑石炮山、刘尖山,东靠金山岭、大山头,中间是龙山,共36个山头。植被茂盛四季青,有珍稀树木,冬天能看华丽羽毛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山鸡。

梯田景观:村中山多田少,先辈修暗渠垒堰造田,形成“大可卧头牛,小可放张篓”的小梯田,后来有1500块田约1200亩。暗渠网状分布,涝排旱储,有“水在脚下流、粮在渠上生”奇观和农耕文化。

古河道:在伏牛山刘尖山脚下,西南东北走向,长3500米宽4米,贯穿4个自然村,曲曲弯弯,有明有暗,一侧岩石高耸,泉水四季长流。

龙山寨:位于村中心龙山山顶,民国十七年建,是居民为避战乱所修。选址佳,四周群山环绕有河道隔离,现存完整寨墙、寨牌。

石头窑洞:在村西南部,上世纪50年代建,当地人从龙山寨迁来。窑洞错落有致,青石浆圈,冬暖夏凉。

苏全记家老宅:清朝所建,门楼、刀座、厢房砖石结构,砖雕精美,屋面石材青砖混合搭,院里有窑洞,院落格局保存好,具当地特色。

孙氏民居:宋朝后期建,依山坐北朝南,有58间完整房,布局合理,3处四合院。房体石头砌成,砌缝细石块方正,青瓦房顶,石阶路窄。

老乡公所:在孙氏民居对面,面积400平,三间两层,青石浆砌墙体,木板楼层。曾有四村在此办公,皮定均将军下派人员曾在此办公遇害,后废弃。

特色民居:民国、近现代特色民居42处,零星分布各自然村,风貌保存好,融合建筑、民俗、农耕文化,历史厚重,是古代传统聚集村落。

不管怎样,关庙村拥有若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石头窑洞位于西南部,建于上世纪50年代,座东北向西南,采用青石浆圈建造,冬暖夏凉。苏全记家老宅始建于清朝,砖石结构,砖雕精美,屋面石材与青砖混合,院内有依山而建的窑洞,格局保存完好。孙氏民居建于宋朝后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现存58间房屋,包括3处四合院,全部用石头砌成,做工精细。老乡公所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为两层木板结构,四周青石墙,曾是四个村的办公地点,见证了1949-1953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此外,还有42处民国及近现代特色风貌民居零星分布,这些民居集建筑艺术、民俗与农耕文化于一体,展现了关庙村的历史厚重感和传统村落特色。

关庙村的特色民居展现了因地制宜、依势而建的特点,无论是村落布局还是单个院落,均与山地地形完美融合,如石头窑洞座东北向西南。这些民居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例如石头窑洞采用青石浆圈,冬暖夏凉;暗渠系统涝时排水、旱能储墒,满足农业需求。民居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居民适应自然环境的努力。独特之处在于建筑材料和工艺各具特色,如苏全记家老宅砖石混合建筑与精美砖雕,孙氏民居的精细石头砌筑工艺。历史文化价值各有不同,如宋朝末年的关帝庙承载丰富的历史信息,民国十七年的龙山寨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老乡公所见证1949-1953年的重要历史时期。此外,建筑格局多样,苏全记家老宅融合多种建筑形式,孙氏民居布局规整,还有42处零星分布的特色风貌民居,共同构成关庙村独特的建筑景观。

关庙村的梯田风光体现了独特的农耕文化。面对多山缺田的挑战,先民们利用修筑暗渠、垒堰屯田的方式,巧妙适应地形,形成1500块、约1200亩错落有致的梯田,增加了耕地面积并构成独特景观。完善的暗渠水利系统在雨季排水防洪,旱季储墒保水,保障了农作物稳定生长,创造了“水在脚下流、粮在渠上生”的奇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地流传的俗语如“大可卧头牛,小可放张篓”,反映了早期艰苦开垦的历史记忆,传承了农耕文化。村民们延续和发展传统农耕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巧,确保农业生产效益,成为关庙村农耕文化的重要部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关庙村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

标签: 梯田 古村 关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