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1935 | 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旅游攻略 1 0

1月7日,遵义革命老区气温骤降,但依旧抵挡不住游客前来参观研习的热情。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馆内展线总长1200多米的《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专题陈列依次排开,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情景通过油画、雕塑、展板、藏品展示以及三维等身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技术手段跃然眼前。

遵义会议会址。人民网 黄小桃摄

遵义会议陈列馆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部分。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由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11个纪念场馆组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也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仅去年,遵义会议纪念馆游客接待人数就高达907万人次。

“就是这座灰白相间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见证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外,55岁的遵义红色义务宣传员孔霞向游客认真讲解这里的红色历史,满怀激情地诉说那段峥嵘岁月。

为讲好红色故事,孔霞曾多次拜访红色文化专家,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学习,潜心研究宣讲方法,将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

据了解,在她31年的宣讲生涯里,已为1万余名游客讲解了1000多场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并陆续培训出5000余名学生讲解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主动化身为红色文化宣传员,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让遵义会议精神代代相传。”

游客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人民网 黄小桃摄

在距离遵义会议会址仅数百米远的伟大转折剧场内,正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平均年龄仅20岁的130位演员在《伟大转折》剧目的舞台上,“再现”遵义会议历史场景,致敬革命先辈。

“90后”演员杨火星智在剧中饰演军医“小华佗”,其原型是红军长征途经遵义牺牲的革命烈士龙思泉。“龙思泉18岁就牺牲了,所以这个角色既不能太幼稚,也不能太成熟,在中间拿捏的这个度要非常准确。”

为此,杨火星智曾来到遵义红军山,听当地群众讲述红军军医为百姓治病解难的故事,并从各种影视剧中搜集龙思泉形象。“从开始不太了解遵义会议,到现在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我越来越觉得,把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担当,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长征。”杨火星智说。

精彩演绎的背后,除了演员表演的精雕细琢,还有舞台效果的科技赋能——600吨水循环成河、540°环绕光效、360°旋转舞台、26米落差瀑布、9D环绕音效……“人、声、光、水、电、影、景”的深度融合让《伟大转折》剧目圈粉无数。

《伟大转折》剧目演出现场。人民网 黄小桃摄

“很感动!有了革命先辈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广东顺德的游客麦女士看完剧目表演后连连赞叹,“跟看电视剧的感觉完全不同,非常精彩!”

据《伟大转折》剧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1月15日首演以来,该剧目已演出800余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28万人次,其中有超3万的游客观众为青少年群体。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标志性项目,遵义《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与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共同形成贵州长征文化整体呈现的“双子星”,生动再现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和伟大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