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武汉市在历史上为什么名叫“江城”?武汉市被称为“江城”的主要原因是武汉地处中国最大江河长江与它的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这在中国的大地上再没有一座城市比武汉市更适合拥有“江城”之名了。武汉作为两大江的交汇之处,其“江城”名称的由来与唐朝大诗人李白有关联,李白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流放夜郎时,在经过武昌城(现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时,写下了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就成为了武汉的别称。
据《左传》、《国语》等记载,先秦时期的楚国有一名叫“云梦”的楚王狩猎区。这片云梦地域相当的广阔,它的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在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长江以南的松滋、公安两县一带,北面大致到今随州市、荆门市的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长江为缘。这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个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
在先秦时期,云梦大泽湖群的周长高达450公里。后来由于受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使得汉江的三角洲面积不断伸展,云梦泽的范围则逐渐减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云梦大泽的面积已经缩小了一半,唐宋时就被完全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洪湖就是在清朝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在云梦大泽湖群的东部腹地地区,有一座筑于商代的古城盘龙城,因为受到了古云梦泽的地质变迁而深埋在地下,直到1954年的一场大洪水,当地人在取土筑堤过程中发现了青铜器与陶器碎片,从而揭开了盘龙城遗址的神秘面纱。
盘龙城的发现对于武汉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它将武汉的建城史提前到了3500多年前,因此盘龙城被誉为武汉的“城市之根”。武汉作为云梦大泽湖群的东部腹地,在日夜奔腾的长江与汉江这两条巨龙的齐心协力下,将江水中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经过岁月的积累,致使云梦大泽逐渐消退,被分割成众多的大小湖泊。根据2024年的武汉地理概况表明,武汉市境内目前有165条江河和166个湖泊,这些水域的总面积为2117.6平方千米,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此外,武汉市还有261座水库,正是因为武汉市的水域资源丰富,武汉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众所周知,武汉市是一座由隔长江与汉江的汉口、汉阳与武昌的三城(俗称为武汉三镇)合并而来的,所以武汉市天生的水资源丰富。武汉市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8.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0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2.56亿立方米。长江和汉江作为主要水源,过境水量达到6052亿立方米。长江在武汉市境内的长度为145.5千米,汉江在武汉市域内的过境长度为62千米,武汉市的湿地面积共计16.2万公顷,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天然物种库”和“淡水之源”,由此可见,江城武汉在超大城市中水资源拥有量是相对比较丰富的城市。
水上飘是指一种在水面上漂浮的技能,通常指的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使身体比重小于水的比重,从而能够在水面上静止漂浮而不借助任何动力或辅助工具。这种技能被称为水平静漂、侧身静漂或直立静漂,具体技巧包括充分吸气、调节呼吸、全身放松等。武汉市之所以被誉为“水上飘的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是因水而生、逐水而建、倚水而兴;在长江、汉江、百湖上漂浮在水上的一座美丽城市,长江水、汉江水、百河水、百湖水它们都是武汉最具特色的资源符号,也是武汉这座城市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资源,也是武汉这座城市值得骄傲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