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

重走红旗渠丨老鹰嘴:悬崖上的精神接力

重走红旗渠丨老鹰嘴:悬崖上的精神接力

当晨光刺破云层,洒在千仞绝壁上,一只“雄鹰”仿若立于“红旗”之上,极目远眺,意欲振翅高飞。这里就是红旗渠总干渠险峻段之一的老鹰嘴。望向崖壁,60多年前遗留在山体上的一道道凿痕白印仿佛在讲述着当年除险队员用血肉之躯为“人工天河”开辟生路的故事,其下滚滚奔流的红旗

2025清明小长假河南揽金117亿元

2025清明小长假河南揽金117亿元

河南 红旗渠 清明 揽金 河南揽金 4 0

4月7日,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5年清明假期,河南全省接待游客1992.7万人次,旅游收入11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4.5%,旅游收入增长4.3%。旅游收入居前五的景区分别为清明上河园4353.28万元,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430

中国新闻社聚焦!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安阳看红旗渠

中国新闻社聚焦!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安阳看红旗渠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红旗渠纪念碑。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今年4月5日这座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之渠”迎来了通水60周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魏德忠 摄六十年沧桑巨变变的是这座“人工天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太行儿女不变的是那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至今仍然感召着世人千军万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安阳看红旗渠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安阳看红旗渠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人工天河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今年4月5日这座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之渠”迎来了通水60周年纪念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魏德忠 摄六十年沧桑巨变变的是这座“人工天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太行儿女不变的是那震撼人心

这就是,红旗渠!

这就是,红旗渠!

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种“不可能”……这是3月18日拍摄的红旗渠鸻鹉崖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在条件艰苦的上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单纯以“人工”硬生生凿出一条“天河”没有资金没有机械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所能依靠的仅仅是铁锤、钢钎、锄头是自己的

聚焦安阳|太行尽染新颜色——来自林州的发展报告

聚焦安阳|太行尽染新颜色——来自林州的发展报告

林州 太行 红旗渠 安阳 肖永忠 8 0

红旗渠水蜿蜒在太行山间,这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工天河”,正见证着林州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震撼跨越——从战天斗地的开山凿渠到聚力转型的系统重构,从“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劳务远征到“百万儿女强太行”的奋勇担当,新时代的答卷人用永不褪色的红旗渠精神,在巍巍太行铺展开一幅

太行尽染新颜色——来自林州的发展报告

太行尽染新颜色——来自林州的发展报告

林州 太行 石板岩 红旗渠 肖永忠 10 0

红旗渠水蜿蜒在太行山间,这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工天河”,正见证着林州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震撼跨越——从战天斗地的开山凿渠到聚力转型的系统重构,从“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劳务远征到“百万儿女强太行”的奋勇担当,新时代的答卷人用永不褪色的红旗渠精神,在巍巍太行铺展开一幅

传承红旗渠精神,林州红色研学激活文旅新动能|红旗渠通水60周年

传承红旗渠精神,林州红色研学激活文旅新动能|红旗渠通水60周年

编者按 |202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纪念日。为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围绕乡村振兴、红色研学、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等主题,河南省委宣传部近期组织开展“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通水60周年”集中采访活动。

新太行石头颂

新太行石头颂

太行 红旗渠 张买江 张学义 林县 13 0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1993年7月6日,《河南日报》头版头题刊发重磅文章《太行浩气民族魂——关于林县的通讯》,引发热烈反响。适逢红旗渠通水60周年,本报推出“跟着《河南日报》再访红旗渠”主题报道,选派青年记者组成采访团队,跟着前辈的脚步,回访当时的地点,探

安阳一日游最佳路线

安阳一日游最佳路线

亮点:作为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展览内容丰富,涵盖了汉字民俗、字书琼林等多个专题。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珍贵的甲骨文片,感受古人智慧的光芒。博物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可以亲手书写汉字,体验书法的魅力。

晶安阳采风,深度体验安阳文化“五个一”!

晶安阳采风,深度体验安阳文化“五个一”!

为展现安阳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我市邀请谭晶以文化体验官身份前来采风,深度体验安阳文化“五个一”,即:一字(甲骨文)、一舞(甲骨文舞蹈)、一歌(城市主题曲《安阳》)、一食(安阳平席)、一魂(红旗渠精神)。采风期间,谭晶一行沉浸式打卡红旗渠景区、殷墟博物馆、安阳古

看变化 悟思想丨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看变化 悟思想丨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 黄华河 33 0

“近距离感受红旗渠精神,比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更震撼!”北京游客陈先生在分水闸前驻足良久,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听过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红旗渠的故事,通过图片和实物展览,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下一次我要带孩子来,让他们这一代也现场感受下红旗渠精

精神永在红旗渠

精神永在红旗渠

红旗渠 黄华河 桃园河 28 0

“近距离感受红旗渠精神,比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更震撼!”北京游客陈先生在分水闸前驻足良久,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听过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红旗渠的故事,通过图片和实物展览,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下一次我要带孩子来,让他们这一代也现场感受下红旗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