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与碧透的湖水相拥相依,余晖轻柔地透过五彩的树叶把湖水映得金灿灿,轻盈的苇絮在风中自由飘荡,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位于永靖县的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刘家峡度假区),承载着太多西北人对江南诗意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今,当地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优势,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跳出“度假区”的传统框框,将美丽风景嫁接黄河文化,秀出文旅融合的美好画卷。
位于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太极岛(永靖融媒体中心、永靖文旅局供图)
融合发展助力旅游升级
不久前,刘家峡水库池沼公鱼开渔捕捞的灯光夜景视频在各媒体平台转发,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点赞。暮色渐沉时,渔民们根据池沼公鱼趋光的习性,通过灯光吸引鱼群聚集。一盏盏“渔火”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闪烁,是浩瀚夜空中的万里星河,这是属于永靖初冬的独有浪漫。“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都是刘家峡水库开鱼捕捞的时候。今年到黄河三湾景区游览的客人多了,游客们就将渔光点点的视频发了出去,如今不光刘家峡水库被更多的游客关注,池沼公鱼产业也火了起来。”永靖县委外宣办主任王可昌说。
从单纯旅游到渔旅融合,跨业态的融合重组正成为刘家峡度假区旅游业蝶变升级的强大动能。
炳灵湖
“旅游业是永靖县一直坚持的主业。游客的需求也从传统的‘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这要求我们转变思路,通过‘旅游+’和‘+旅游’,推动资源要素融合创新。”永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他维红说。
融合目的在于寻求“1+1大于2”。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体验地,刘家峡度假区有太极岛湿地、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浪漫黄河花堤三大IP,还有以花儿和傩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王氏铁器铸造技艺和古建筑修复技艺等国家级非遗为代表的工匠文化。当地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让“黄河文化生活”成为吸引游客的引力点。
记者在太极镇大川村黄河北岸看到,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已经修建完成。“这便是永靖县倾力打造的百年枣园水岸会客厅乡村美好生活共创集群项目,等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向游客开放,到时百年枣园将迎来新的活力。”他维红说。
融合也在不断释放新动能。“都说永靖是兰州的后花园,如今当地推动乡村旅游,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体育赛事、高档民宿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体,带动城乡群众增收致富,游客遍布周边各省区。”甘肃黄河三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佩宙说。
融合发展下,刘家峡度假区旅游业不断提升。截至今年11月,2024年前三季度度假区旅游接待人数263.97万人次,收入15.6亿元。
创新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文旅产业建设中,高瞻远瞩地制定了创新规划。以黄河文化为灵魂,统筹规划了整个度假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和民俗特色,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式开发模式。
创新规划的背后是刘家峡度假区对高质量发展的孜孜以求。作为甘肃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区域内除了主营旅游度假的核心区外,需要承载越来越多的县域城市功能、业态。但黄河三峡水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等多条规划“红线”又不断提醒着当地必须跳出发展老路,探寻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刘家峡度假区一直以来缺乏工业发展的基础,新发展理念下,如何利用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好山好水,让其形成新的发展引擎,我们不断进行尝试。”永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局长杨志飞说。
“我们以黄河沿线为重点,构建‘串点连线’的黄河百里风情线大旅游格局,精心设计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小茨农庄—恐龙博物馆—太极岛—水电博览园—环湖北路—黄河三湾—滑翔伞营地—炳灵石林—炳灵寺’永靖黄河九景,推出刘家峡国际滑翔营地、凤凰岭滑雪场、太极岛绿岛骑行、四季花海、黄河三湾度假区、黄河文化博物馆、恐龙博物馆、文创产品等12类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感。”杨志飞介绍,“为了规范旅游船舶管理,县旅投公司将当地船舶统一起来运营,使管理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今年公司委托经营管理的船舶共计41艘,其中游船21艘,快艇20艘,船员24人,公司船舶运力已达967人。”
除此之外,永靖还积极对接省公航旅、厦门恒兴等企业,推进黄河三峡文旅项目进程,黄河三峡文旅项目三湾水镇帐篷餐厅、向阳码头提升改造、蔚蓝海岸景观改造、水上运动、低空飞翔等项目已完成投入运营,完成投资额2274.21万元。炳灵5A级景区旅游环线塔坪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也在扎实推进,围绕炳灵湖、太极岛等景区景点的大、小旅游环线已构建起了永靖旅游整体框架。
黄洮交汇
绿色坚守化为生态红利
太极岛背山面湖,风景秀丽。一栋栋设计新颖的民宿沿湖而建,一家名为枣社壹号的民宿里人头攒动。“作为水源保护地,太极镇不允许有产生污染的产业,村民一年的开销只能靠耕作来维持。自从能吃‘旅游饭’,村民‘纷纷放下锄头’,转型从事旅游服务业后钱包逐渐鼓起来了。”枣社壹号老板徐燕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眼前珊瑚树,尔当此处留。”在永靖几乎家家户户都能随口说出这几句诗道出了刘家峡度假区得天独厚的家底:蓝色黄河、丹霞绝壁、湿地花海、百年枣园、恐龙遗迹……丰富的资源让刘家峡度假区在甘肃“脱颖而出”。
“作为省内首个国家级度假区,本就有着先行先试的意义,我们要将守护作为最好的开发,努力积累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模式。”杨志飞说。
“在刘家峡康养度假区,重点规划了沿河岸的低密度度假设施,确保游客能够在享受宁静的同时,充分接触黄河的自然景观;地理探索区则围绕恐龙地质公园和黄河三峡等景点,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和科普教育设施,方便游客深入了解黄河地质变迁的奥秘。在湿地周边建设生态步道和观鸟亭,既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又避免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还实施太极岛黄河三峡湿地的修复项目,通过种草种树、改善旅游设施等措施,恢复生态,同时提升旅游吸引力。”杨志飞说。
为提升旅游业态,永靖县大力探索沉浸式体验、研学旅游等项目,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依托农业资源发展的乡村旅游,主要推广农田采摘、农事体验等,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
坚持保护为先,令刘家峡度假区的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后期,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和拓展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文旅产业发展典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刘家峡的壮美风光。”杨志飞说。
记者:张 栎
编辑:王 璐
责编:王学睿
主编:王 娟
本文来自【甘肃广电-视听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