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激起了不少国人的抵制情绪。
按理说,作为核污水“主战场”,日本的旅游业应该遭受沉重打击。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中国游客去日本的热情不仅没减,反而急速升温。
访日人数暴增,消费额再创新高。
明明抵制声此起彼伏,为啥日本依然能吸引大批国人前往?
来看数据就知道,事实远比想象的更直接,也更“扎心”。
日本观光厅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中国大陆游客累计达到583.5万人次,同比暴增214%。仅2024年10月一个月,就有58万人次访日,同比增长127%。
核污水风波下,游客不仅没“怕”,反而越来越多。这背后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日元大幅贬值。用一元人民币能换到21.08日元的历史低点,直接拉低了去日本的成本。
想想看,同样的预算,去三亚只能住普通酒店,在东京却能享受五星级服务。住宿便宜、购物划算,再加上日本旅游的文化与自然吸引力,的确让人难以拒绝。
说到底,日元贬值的直接好处,不是空话。
以一个普通游客的预算为例,在中国一线城市住一晚五星级酒店,少说也得一两千块,但在东京,同等品质的酒店可能只要七八百块。再说购物,日本的奢侈品价格对比国内便宜15%-30%。
像银座那些国际大牌,动辄几千几万的包,能比国内省一大截。连电饭煲、吹风机这些家电产品,在日本都比国内便宜不少。
一个1500块的日本电饭煲,国内至少卖2200块,这差价放在谁面前都够吸引人。于是,不少游客干脆把去日本看成一次“薅羊毛”的机会,购物、吃喝玩乐一站式解决,还比国内划算。
经济因素是一个方面,但文化与自然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
日本的四季风光,几乎无可挑剔。春天的樱花季,秋天的红叶季,冬天的滑雪温泉,每个季节都有打卡理由。京都岚山的秋日枫叶,东京目黑川的浪漫樱花,这些地方早已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理想之地”。
再加上日本的温泉文化、精致的和式旅馆、丰富的美食体验,每一样都让游客觉得值回票价。文化体验更是加分项,无论是茶道、动漫,还是主题乐园,去日本旅游的每一天,都能给人带来新鲜感。
当然,日本吸引人的不只是自然和文化,还有让人挑不出毛病的服务品质。
日本的旅游业堪称全球标杆,从酒店服务到景区管理,都有着极高的标准。很多人去日本旅游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净”和“方便”。街道整洁、垃圾分类有序,公共设施不仅智能化,还很贴心。
随便一个公共厕所,都能干净到让人怀疑是不是刚刚打扫过。更别提日本发达的交通系统,地铁线路密布,准点率接近100%。哪怕语言不通,有一张Suica卡或Pasmo卡,基本上就能搞定所有交通需求。
自由行比例高达92%,就是因为日本的便捷性,让人几乎不用担心迷路。
另外,日本的治安良好,也是一大优势。
2023年的犯罪率依然保持在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游客几乎不必为安全问题操心。许多城市配备了专门的“观光警察”,随时为游客解决问题。
智能化的导航屏幕、多语言服务、全覆盖的监控系统,都让游客感到安心。试问,有多少人能抵挡这种“便利+安全”的双重吸引力?
即使有核污水风波,这些硬核的吸引力仍然在持续发酵。再加上,游客普遍认为核污染是个长期隐患,短期内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吃喝玩乐的体验。
换句话说,对很多游客来说,日本的短期经济优势和高质量旅游体验,已经盖过了对核污水的担忧。与其纠结遥远的隐患,不如抓住眼前的实惠。
尤其是在疫情后,很多人压抑已久,对旅行的需求更为强烈,而日本的高性价比,自然成了绝佳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游客选择日本,不仅仅是单纯的价格或服务驱动。消费心理也在起作用,相比国内不少景点的强制消费、商业化过度,日本景区注重体验和服务细节。
游客在日本,感受到的是舒适和尊重,几乎没有什么隐性消费。这种良好的体验,自然会为日本旅游业赢得口碑,形成“回头客”效应。
尽管如此,不少人对中国游客涌向日本仍然感到不解,甚至引发争议。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种行为忽视了核污水排放的潜在风险,也缺乏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视。
但也有人指出,旅游是一种个人选择,应该从经济和体验的角度来看待。抵制和旅行,这两种行为背后的人群需求,本身就是截然不同的。
在全球旅游市场复苏的大背景下,日本旅游业的成功,也为中国旅游业提供了很多启示。
比如,如何平衡旅游成本与服务质量,如何创新文化产品,如何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吸引自由行游客。这些问题,都是国内旅游业可以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根到底,日本旅游热的背后,是现实与情感的博弈,是经济与文化的对撞。无论舆论如何分裂,游客的脚步永远最诚实。
从这一现象中,我们既能看到全球化带来的消费选择,也能反思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核污水排放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但日本旅游的吸引力,显然不是一时风波能动摇的。
签证数据告诉你,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真相——2024-08-02 14:37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LV店里都是中国人!”日元贬值下,海外游客涌入“扫货”——中新经纬2024-04-20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