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合院之城解码古都北京
在北京市档案馆5层,鸽哨声、叫卖声、自行车铃声……老北京胡同里的各种声音,交织成展厅里的背景音。最新常设展“合院之城——北京古都文化档案史料展”上,3700余件档案、资料、老照片、实物等展品,将“一城一院一胡同”浓缩进约16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娓娓讲述古都北
“国色天香的牡丹绽放空中”
巨型花灯位于廊房头条胡同内。从前门大街北口进入,穿过五牌楼后步行数十米,站在廊房头条胡同的入口处,远远就能望见这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庞然大物。走近细看,直径约10米的巨大圆球由铁索牵拉固定在两幢建筑中间,上面画着硕大的水墨牡丹,还有许多含苞待放的花朵图案作为点
老气派了!矗立在东城的那些老牌楼
早在西周至秦汉时期,城中居民居住的单元称为“里”。自北魏起,“里”也被称作“坊”。“坊”与“坊”之间由墙相隔,墙中设有坊门,依时开启、关闭,这种城市布局与管理模式称为“里坊制”。

光影京华之城墙与城门|它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城门!如何经历浴火重生?
这是德国摄影师佩克哈默在上世纪初拍摄的北京前门。前门,是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五牌楼的总称,所谓“四门三桥五牌楼”。前门作为老北京知名度最高、最重要的城门却命运多舛,它都经历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