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平壤:一名中国游客眼中的朝鲜日常与贫富暗涌
车窗外,平壤的街道像一幅被按下暂停键的旧胶片。导游反复强调“不要随意拍摄”,但我的视线始终无法从那些穿行于高楼间的朝鲜市民身上移开——这座城市的光鲜与褶皱,远比官方叙事更耐人寻味。
朝鲜人工资少,但过日子会“计划”,导游姐姐爱钱
"各位同志请看,这是金日成主席亲自题词的永生塔。"李美妍举着小红旗的手指上,玫瑰金苹果手机在阳光下折射出炫目光芒。这个说着流利中文的平壤导游,总能在介绍领袖铜像时"无意间"露出新美甲,在讲解计划经济时"恰好"让Gucci香水味飘进游客鼻腔。
朝鲜人的省钱密码:月薪300元,却把日子过的比我们幸福!
站在丹东鸭绿江边,望着对岸新义州低矮的平房,中国游客老张摸了摸兜里的智能手机,突然理解了朝鲜导游金小姐那句话:"我们不需要信用卡,因为生活早已被国家写好了存折。"
朝鲜导游老李送我句话:“在我们这,知道的当不知道,才是真聪明!多个角度带你看朝鲜
火车驶过鸭绿江铁桥时,我攥着清空三个G内存的手机,手心全是汗。导游老李却悠哉地啃着丹东带来的苹果:"别紧张,朝鲜海关现在都用上人脸识别了。"
那些朝鲜人眼中的“奢侈品”,我们觉得很普通
"您快看!是黄色车牌!"朝鲜导游小崔突然抓住我的胳膊,声音里带着发现新大陆的兴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辆黑色奔驰正从凯旋门广场驶过,车牌上那抹明黄在灰扑扑的街道上格外扎眼——后来我才知道,这抹黄色在平壤的稀有程度,堪比北京二环内突然出现的大熊猫。
朝鲜观察,平壤和其他地方像两个世界
晚上八点的平壤未来科学家大街,28层的玻璃幕墙大厦流光溢彩。北京游客李晓阳举着手机,试图把眼前的魔幻景象装进朋友圈:穿白衬衫的市民踩着电动平衡车掠过花岗岩广场,全息投影的领袖画像在楼宇间浮动,街角便利店竟有中文标识的自动售货机。
改革开放前,我去了一趟朝鲜:被计划的生活与隐秘的幸福
清晨六点,平壤地铁站台飘着油墨香。赶早班的市民捧着当日报纸仔细阅读——这不是文艺电影镜头,而是朝鲜人获取信息的日常。在这个被外界贴上"神秘"标签的国度,首都平壤正上演着计划经济下的独特生活图景。
5000朝元能买什么?我在朝鲜街头看见的烟火气!
飞机降落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时,我透过舷窗看到一群穿着深蓝工装的人,骑着老式自行车匀速滑过柏油路。没有鸣笛声,没有红绿灯的催促,这座城市的节奏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来接我的导游金英姬递来一杯温热的玉米茶,笑着指向远处:“今天带您看看真正的平壤日常。”
平壤24小时:一部街头相机记录的真实朝鲜
天刚泛白,我在大同江边的土路上架起三脚架。晨雾中,穿深蓝工装的女工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匀速驶过,车筐里装着铝制饭盒。轮胎碾过泥泞时,我注意到她车把上系着红色丝带——朝鲜人相信这能带来好运。五十米外的公交站,三个戴红领巾的男孩正在交换贴纸。凑近看才发现是“金日成花”
朝鲜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为何说朝鲜只有平壤和平壤之外的城市
站在丹东鸭绿江断桥上,对岸的新义州如同一幅褪色的水墨画。江这边,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折射着夕阳;江那边,低矮的平房炊烟袅袅,牛车在土路上压出深深的车辙。这30米的江面,折叠了半个世纪的时空——而朝鲜的魔幻现实,正藏在这座首都与广袤乡土的巨大裂痕中。
月薪300元的朝鲜人,为何幸福感爆棚?坐地铁只要3分钱
在平壤某国营旅行社,26岁的崔导游熟练地用中文向游客介绍主体思想塔。她每月收入650元人民币,是朝鲜的“高收入群体”——这相当于普通工人(月薪300元)的两倍多,更是农民(月薪约30元)的20倍
朝鲜生活图鉴:电车、冰棍与深夜新闻,这才是最真实的平壤
清晨六点的平壤街头,穿着深蓝工装的人群在公交站台排起百米长队。没有手机刷屏的嘈杂,只有偶尔翻阅《劳动新闻》的沙沙声。老式有轨电车碾过锃亮的铁轨,发出“叮当”声响——这条1950年代中国援建的线路,至今仍是市民通勤主力。地铁站入口处,戴红领巾的学生向金日成肖像鞠
朝鲜实探:平壤的苹果与农村的稻穗,揭开神秘国度的AB面
在平壤街头,穿高跟鞋的姑娘们踩着《阿里郎》的节奏走过,她们皮肤白皙,挎着印有金日成徽章的皮包,宛如从80年代画报中走出的模特。这座城市集中了朝鲜90%的现代化符号:
独家回忆:2015年我挤进上海首飞朝鲜的包机团,看到最真实的平壤
2015年4月,上海浦东机场的候机厅里,我和一群中老年游客挤在高丽航空的登机口前,手里攥着那张“另纸签证”——一张印着照片的蓝色卡片,没有护照盖章的痕迹,仿佛这趟旅程从未发生过。这是上海直飞平壤的首批“正航班”,往返票价不到4000元,比往年便宜了15%。
镜头下的朝鲜女人:我在平壤遇见的九百种「标准美」
"各位贵宾,本次航班禁止拍摄空乘人员。"高丽航空的波音747里,穿克莱因蓝套装的空姐微微躬身,胸前的金日成徽章在阅读灯下闪过寒光。我偷偷用余光打量这对"双生花"——同样25厘米的盘发高度,同样精确到毫米的腮红晕染,连微笑时露出的八颗牙齿都像是3D打印的复制品。
平壤的“面子”与“里子”:免费福利和现实,斗胆发些所见
105层高的柳京饭店像一把银色利剑刺破天际,街道两侧的糖果色高楼每年4月都会被重新粉刷,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这座被精心维护的首都,是朝鲜向世界展示的“橱窗”——游客们惊叹于地铁站里镶嵌的马赛克壁画,却不知道机车是中国制造;酒店里能点到意大利披萨,但厨房的食材需要
朝鲜春节探秘:平壤导游金顺姬带你看金正恩时代的年夜饭有多野!
"中国游客来朝鲜过年,最惊讶的就是街上挂着‘恭贺新禧’的汉字!"平壤导游金顺姬笑着递给我一杯人参茶。窗外的平壤街头,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正踩着积雪追逐,商铺橱窗里堆满用彩色油纸包裹的年糕礼盒,恍惚间仿佛置身东北小城。
朝鲜平壤的有轨电车 :我在朝鲜乘坐后让全网炸锅
"咔嚓、咔嚓",生锈的轨道接缝撞击着车厢底盘,我死死抓住掉漆的扶手——这辆捷克产的老式有轨电车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载着我们二十个中国游客在平壤街头摇晃。车窗外的巨幅标语与车内1950年代风格的天鹅绒座椅,构成魔幻的时空折叠。
在朝鲜的七天六夜:我看到了900张一模一样的脸
平壤火车站的穹顶高得能装下整片天空,米色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我举着手机的手突然被导游老金按住:"这里拍照要申请。"他黢黑的脸在制服领口若隐若现,像极了《潜伏》里的余则成。
朝鲜之旅: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穷人的生活!平壤富人你并不了解
当95次列车缓缓驶出丹东站台时,我攥紧了胸前的相机。鸭绿江铁桥上锈迹斑斑的钢梁在窗外飞速后退,海关人员戴着大檐帽的身影在车厢过道投下细长的阴影。邻座戴金日成徽章的中年男子正把整箱苹果码得整整齐齐——这箱跨越国界的水果将在未来四小时旅程里,成为我们窥见朝鲜特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