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回忆:2015年我挤进上海首飞朝鲜的包机团,看到最真实的平壤
2015年4月,上海浦东机场的候机厅里,我和一群中老年游客挤在高丽航空的登机口前,手里攥着那张“另纸签证”——一张印着照片的蓝色卡片,没有护照盖章的痕迹,仿佛这趟旅程从未发生过。这是上海直飞平壤的首批“正航班”,往返票价不到4000元,比往年便宜了15%。
镜头下的朝鲜女人:我在平壤遇见的九百种「标准美」
"各位贵宾,本次航班禁止拍摄空乘人员。"高丽航空的波音747里,穿克莱因蓝套装的空姐微微躬身,胸前的金日成徽章在阅读灯下闪过寒光。我偷偷用余光打量这对"双生花"——同样25厘米的盘发高度,同样精确到毫米的腮红晕染,连微笑时露出的八颗牙齿都像是3D打印的复制品。
平壤的“面子”与“里子”:免费福利和现实,斗胆发些所见
105层高的柳京饭店像一把银色利剑刺破天际,街道两侧的糖果色高楼每年4月都会被重新粉刷,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这座被精心维护的首都,是朝鲜向世界展示的“橱窗”——游客们惊叹于地铁站里镶嵌的马赛克壁画,却不知道机车是中国制造;酒店里能点到意大利披萨,但厨房的食材需要
朝鲜春节探秘:平壤导游金顺姬带你看金正恩时代的年夜饭有多野!
"中国游客来朝鲜过年,最惊讶的就是街上挂着‘恭贺新禧’的汉字!"平壤导游金顺姬笑着递给我一杯人参茶。窗外的平壤街头,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正踩着积雪追逐,商铺橱窗里堆满用彩色油纸包裹的年糕礼盒,恍惚间仿佛置身东北小城。
朝鲜平壤的有轨电车 :我在朝鲜乘坐后让全网炸锅
"咔嚓、咔嚓",生锈的轨道接缝撞击着车厢底盘,我死死抓住掉漆的扶手——这辆捷克产的老式有轨电车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载着我们二十个中国游客在平壤街头摇晃。车窗外的巨幅标语与车内1950年代风格的天鹅绒座椅,构成魔幻的时空折叠。
在朝鲜的七天六夜:我看到了900张一模一样的脸
平壤火车站的穹顶高得能装下整片天空,米色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我举着手机的手突然被导游老金按住:"这里拍照要申请。"他黢黑的脸在制服领口若隐若现,像极了《潜伏》里的余则成。
朝鲜之旅: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穷人的生活!平壤富人你并不了解
当95次列车缓缓驶出丹东站台时,我攥紧了胸前的相机。鸭绿江铁桥上锈迹斑斑的钢梁在窗外飞速后退,海关人员戴着大檐帽的身影在车厢过道投下细长的阴影。邻座戴金日成徽章的中年男子正把整箱苹果码得整整齐齐——这箱跨越国界的水果将在未来四小时旅程里,成为我们窥见朝鲜特权的
探秘平壤大成百货:在朝鲜“万达广场”见证平行世界的消费狂欢
凌晨六点,导游金同志第三次检查我的相机GPS是否彻底关闭后,我们终于获准进入这座传说中的"朝鲜第一Mall"。入口处戴红袖章的安检员用金属探测器扫遍全身,连钱包里的硬币都要逐个申报登记——这个流程让我恍然想起二十年前首次踏入深圳罗湖口岸的魔幻感。
朝鲜这份工作比普通工人工资高出10倍,但没有人愿意干!
"你们知道平壤最贵的婚房多少钱吗?"2019年深秋,朝鲜导游金玉善在开往妙香山的旅游大巴上突然发问。当我们还在猜测天文数字时,她话锋一转:"但有个地方工作半年就能全款买房,可惜没人愿意去。"车窗外掠过的集体农场壁画上,戴着矿工帽的劳动者正在微笑。
在朝鲜:美,也是一种国家战略!朝鲜乘务员有多漂亮?
去朝鲜旅游的人,总爱调侃自己经历了“双重震撼”:一是满街的标语和集体主义奇观,二是从踏入列车那一刻起,就迎面撞上的颜值暴击。那些身着制服、笑容甜美的乘务员,让硬座车厢秒变“选美现场”,连见惯网红脸的年轻人都在社交平台哀嚎:“姐姐杀我!这谁顶得住啊!”
平壤街头:普通百姓为什么不敢朝游客笑?
站在平壤凯旋门广场的十字路口,穿蓝色制服的女交警扬起手臂,高跟鞋在柏油路上敲出清脆的节奏。远处,大同江边的钓鱼人收起鱼竿,两个拎着菜篮的大妈在红色标语下驻足唠家常。这座被外界称为“橱窗城市”的首都,正用它的日常细节,向世界展示着朝鲜式生活的AB面——既有国家剧
穿越时光的平壤手记:在2018年的朝鲜,触摸中国80年代的影子
2018年8月25日清晨,当CA121航班降落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时,机舱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这是朝鲜空乘人员特有的仪式。我贴着舷窗望去,晨雾中的平壤像一幅褪色水彩画,灰白楼群间偶尔闪过几抹鹅黄浅绿。这一刻我突然想起父亲常念叨的80年代北京:“满街蓝布衫,公
真实的朝鲜:揭开神秘面纱下的生活百态(凌晨5点起床算晚的)
“朝鲜人的生活,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这是许多中国游客踏上朝鲜之旅前的好奇与期待。2025年初春,我跟随旅行团从丹东出发,乘坐绿皮火车缓缓驶过鸭绿江。短短几分钟,窗外的景象仿佛被按下时光倒流键——对岸的新义州没有霓虹闪烁的高楼,取而代之的是白墙灰瓦的矮房和泥
朝鲜旅游奇遇记:在平壤旋转餐厅数钞票,我看到了真实的朝鲜
"各位同志,请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当大巴车驶过平壤统一大街时,导游金小姐第三次提醒。我盯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彩色居民楼,突然看见几个穿校服的学生捧着珍珠奶茶走过——这个魔幻场景,开启了我七天六夜的朝鲜深度游。
【独家探秘】北京开往平壤的神秘列车:朝鲜白富美带货月入十万?
"老张,这趟车票比春运还难抢!"在北京站售票窗口前,我第3次听到这样的抱怨。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照在K27次列车的绿色车体上,一群拖着大包小裹的旅客正围着朝鲜女乘务员叽里呱啦说个不停。这列开往平壤的"古董列车",正在上演着21世纪最魔幻的跨国商战。
朝鲜四日行:平壤的地铁很便宜,全程五朝元, 人民币0.30元
2018年盛夏,我攥着被汗水浸湿的护照,看着朝鲜海关人员用放大镜逐张检查手机照片。丹东口岸的蝉鸣声穿透车窗,前方鸭绿江大桥在烈日下泛着金属光泽——这趟注定充满"穿越感"的旅程,从边境检查就开启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序幕。
揣着一万块勇闯朝鲜:一个月后,我成了百万负翁
"叮——"平壤机场海关窗口,我的手机弹出银行短信:账户余额1260000朝鲜圆。攥着这张薄薄的旅行支票,我感觉自己像个暴发户——按照官方汇率,这可是足足一万人民币兑换来的"巨款"。
朝鲜纪行:在神秘面纱下的城市与乡村
"阿尼哈塞哟!"平壤火车站前,穿粉色套裙的导游金同志递来一束塑料花时,我下意识掏出手机想扫码支付,却见她眼神突然闪躲——这个尴尬瞬间,揭开了我认知朝鲜的第一道裂缝。
朝鲜十日行:一位中国游客的23个真实切片
"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即将驶过鸭绿江大桥。"列车广播响起时,我正把脸贴在车窗上。晨雾中,一群朝鲜妇女弓着腰在收割过的稻田里拾穗,像极了三十年前我记忆中的外婆。突然,她们齐刷刷抬头望向列车,又在与我视线交汇的刹那慌忙低头——这个意味深长的对视,开启了我对朝鲜的认
穿越时光的朝鲜之旅:一趟国际列车上的真实见闻
"呜——"清晨七点三分的丹东火车站,汽笛声划破鸭绿江的晨雾。我攥着那张薄薄的"令纸签",跟随人流登上墨绿色的95次国际列车。这趟由中国铁路沈阳局运营的列车,即将载着我们开启一场穿越时光的旅程——从丹东到平壤,三百公里,十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