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座群山沟谷之间的县城——理县,这里有着诸多蕴含悠久羌族历史文化的景点,比如桃坪羌寨、木卡羌寨、古朴羌族村落休溪等。
阿坝的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还享有“天然空调”的美名。这里有着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迷的东方古堡”。
当你漫步在这座古老的寨子中,斑驳的墙面上挂着色彩鲜艳的各种羌绣小玩意儿。羌绣是羌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结晶,也是桃坪姑娘的拿手绝活。
羌族的刺绣和其他刺绣有很大区别,羌绣主要是一种挑花艺术。它以观察自然、改造自然为前提,采用传统编织刺绣技艺,用图案的形式呈现出来。早在明清时代,刺绣已在羌族地区盛行,后来挑花也逐渐普遍。
图片来源: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
羌族姑娘从小就喜欢学习羌绣,学成了精于手工的传统。因为到了出嫁的时候,姑娘们必须尽其所能绣出几件最好的嫁衣、云云鞋和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所以,羌绣历经一千多年历史传承至今,依然精美绝伦,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和收藏品。
在桃坪羌寨,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他们衣服上漂亮精致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羌族妇女从头到脚均有羌绣点缀,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上各种图案,颜色对比强烈却十分和谐。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
这里还设有一个3层的羌绣文化馆,人们可以在此参观和购买到品质很棒的羌绣工艺品,了解全面的羌绣知识,甚至还能亲身体验羌绣的魅力。文化馆中,那排憨态可掬的羌绣毛绒小象格外引人注目,其身上的刺绣工艺非常复杂和精致。而这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5·12汶川大地震”后,理县作为重灾区,古羌文化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羌绣”作为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为密切,且构图、配色、针法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艺术,具备了融入现代人生活领域的必要条件,羌文化也借此载体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除了传统的羌绣工艺表现形式,好看的图案纹样也被印在手表、保温杯及手机壳等物品上,鲜艳的色彩对比鲜明,看起来非常时尚和特别。羌绣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它是羌族妇女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积累而成的,完全成为了羌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
在阿坝州的茂县,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也是羌文化核心保护区。羌绣传承人李兴秀的故事也令人钦佩。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羌族人家的姑娘们都会在自己的服饰上绣出精美的图案。1980年,李兴秀手绘出一幅茂县叠溪镇景区的神龟回游图,并成功绣制出来,这让她开始意识到绣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1982年,她带着绣品去北京参加展览,却发现几乎无人知晓羌族刺绣,于是暗下决心要让更多人了解羌族和其优秀的艺术文化。
1987年,李兴秀回到茂县,收徒创业,开起羌寨绣庄店。2004年,她的羌绣作品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一位荷兰游客还花重金订购了40幅羌绣作品,此后羌绣慢慢走出了国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像李兴秀这样的传承人开始在各地组织艺术文化培训班,不仅让许多农村妇女学到了羌绣技艺,改变了生活,也促进了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羌绣,这一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作为骁勇善战的羌族在刀光剑影中绽放出的温柔之花,一直鲜艳地绽放在羌族人的生活中,承载着羌族的历史与文化,也展现着羌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