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批免签来华的韩国人,赚大了

旅游资讯 4 0

作者丨小飚

来源|视觉志

如果你走在某城市的街头,耳边充满了“思密达”“阿尼哈赛哟”,那么这里不一定是韩国,也可能是上海。如今上海本地人逛街的观感是:“外滩一半以上都是韩国人。”“去了一趟新天地,周围全是讲韩语的。”“走在田子坊,几乎每走两步都能看到拍照的韩国年轻人。”去年11月,中国宣布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这是中国首次将韩国纳入签证豁免名单。有趣的是,新闻刚出的时候,很多韩国人并不买单,表示“不会来”。然而,行动远比言语更能表明真实态度,上海的街头如今已满是前来打卡体验的韩国人。单是每周往返于首尔与上海之间的航班就超过了200 班次,这还未涵盖从釜山、济州岛等其他韩国城市出发抵达上海的航班数量。“周五下班去上海”已经成为了韩国年轻人当下流行的生活方式。而从围观、审视到沉浸体验,中国城市逆转韩国人的“嘴硬”只花费了2个月。傲慢与偏见事实上,虽然中韩毗邻,但韩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2022年,韩国《朝鲜日报》一项针对民众对其他国家好感度的调查显示,韩国人对美国的好感度最高,为7.24分,对中国的好感度仅有2.6分,比朝鲜的2.42分稍微高一点点。韩国人对中国产生的误解,有一些在历史文化方面。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出现了朝鲜族服饰,一些韩国人很生气,认为是咱们挪用了韩服……再比如李子柒曾经在社交媒体上传过自己做泡菜的视频,因为话题上打了“中国菜”的字样,被韩国人认为是在盗用韩国辣白菜饮食文化……如此误解,也源于很多韩国人对中国缺乏基本的认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们甚至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大。在一档韩国娱乐节目中,当演员秋瓷炫从北京到四川的航班因天气原因取消时,嘉宾直接表示可以开车前往,因为嘉宾不知道北京到四川的四小时,是飞机的飞行时长,他们以为开车四小时就可以到四川。所以,在中国宣布对韩国实行免签后,有韩国网友立下“宏愿”打算3天游遍中国。后来才发现,三天都游不完上海黄浦区。偏见和误解叠加,就难怪在中国免签政策刚出台的时候,韩国人表示不屑,他们表示既不想去中国,也不想让中国人去韩国。然而,当免签政策真的开启后,在第一批免签来中国的韩国人的强力宣传下,中国城市在韩国的风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韩国人到中国的旅游订单量激增,中国变成了韩国人旅游的首选地。思密哒!上海作为中国最“出片”的城市之一,在免签政策出台后就迅速俘获了韩国年轻人的心。许多韩国人到中国的第一站都首选上海。首先,距离是个大优势:从仁川机场坐飞机,1小时55分钟就能到上海,比不少一线大城市年轻人通勤时间都短。而且价格也很香,有的打折机票也就几百元。这让韩国年轻人真正可以实现来上海过周末的愿望。既时髦又有历史感的上海,可以说满足了韩国游客的所有想象。也不知道韩国游客是不是看的同一个旅游攻略,每个人的打卡地点几乎都一模一样:东方明珠——新天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豫园——朱家角——海底捞——迪士尼。社交平台上,韩国游客与东方明珠的合影基本是人手一张。而从武康大楼到新天地,韩国女生们会在各种网红面包店、咖啡店的烘托下,尽情自拍。当然,初来乍到的韩国人也不会仅仅满足于打卡网红地。上海有许多市民生活的痕迹,我们中国人习以为常,但韩国人却觉得很有趣——比如小卖部、街边指示牌、路边摊等。她们将这些都拍了下来,其中细节连中国网友也不得不感叹——确实是最能找角度拍照的韩国人。某书上,韩国人在上海旅游的打卡笔记甚至超过了两百万条。国外社交媒体上,也有许多韩国博主拍摄的上海旅游vlog,播放量都很高。经由短视频传播形成的蝴蝶效应,又让更多韩国人加入到上海旅游的大军中。于是上海街头就多了一批妆容、造型都非常精致的“外国人”。甚至有人总结了随手分辨韩国人的教程:女生就看统一的打卡动作、拍照风格;男生就看统一的发型、衣着穿搭。韩国游客们不光旅游线路统一,打卡模式统一,连选择吃的餐厅也很统一。海底捞凭借韩国国宴般的小料台和免费水果,成为韩国人的必去之地。有海底捞经理表示,每到周六周日,韩国的游客特别多,50%以上的顾客都是韩国人。韩国人最爱吃的就是西瓜、哈密瓜,为了迎合韩国人的口味,店里还贴心地准备了泡菜。就连韩国明星也参与到此次来华旅游的热潮中。韩国著名歌手Rain来到上海,就是要打卡东坡肉。后来他将自己游玩上海的vlog发到社交网站上,又拉动了韩国人来上海的热情,形成了网络宣传的闭环。 真香韩国人扎堆中国旅游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中国真的很方便,网络支付完全能覆盖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景。别说是城市了,去年一位韩国博主在中国做骑行,即使语言完全不通,即使是路边的小店,也能轻松支付完成购物。而相比其他国家,韩国和中国是有历史渊源的。很多旁人看来没兴趣的景点,都是韩国人的必打卡地。比如上海和重庆都有大韩民国的临时政府旧址,许多韩国人来中国旅游的重要一站就是到这些地方打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韩国人拍摄的vlog中,一些抗战时期的纪念地点会被特别标出。因为在抗战这一点上,韩国人和我们是拥有共同记忆的。仔细辨别韩国人拍摄的中国旅游vlog,虽然都是打卡旅游,因为去的城市不同,风格自然也会不同。比如上海是典型的网红打卡城市,又好逛又好拍,走的完全是国际都市的路线。与上海类似的是重庆,去重庆的韩国游客会在网上提前搜集打卡地点游玩,打卡江景、茶颜悦色,拍照位置都整齐划一。去青岛的韩国人大多都冲着青岛啤酒,参观当地的工厂,了解青岛啤酒的历史。等到走的时候,基本人手一份“伴手礼”。来北京的韩国人则必去名胜古迹。故宫、天安门、景山。而且每个去故宫的韩国人表情都很统一:张大嘴表示震惊。在他们看来,故宫就好像一座城堡。而如果说在上海打卡的韩国人最喜欢的是拍出来非常好看的西点,那么在北京打卡的韩国人主打的就是品尝北京特色小吃,驴打滚、沙琪玛,每一种点心都能引发韩国年轻人的惊叹。最值得一提的是,去了广西南宁的韩国人。其中一位韩国博主挑战用1万韩元能在中国买多少水果。韩国网友看后感觉——天都塌了。这位博主一到南宁,就揣着一万韩元直奔当地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道路两边各色水果,已经让这位博主看得两眼直冒金光。他首先逛到一个甜瓜摊位前询问起了价格,摊主回答三块五。博主听成了三十五,还大呼便宜。走着走着,他又被一个苹果摊勾住了魂。看到小果25,大果30的标价,他以为这是一斤的价格。当听到老板说,这是一袋苹果的价格时,博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还小心翼翼的问老板自己能不能尝一小块。老板直接给他一半,还说,这是在运输途中损坏了的瑕疵果,味道会差一点点。但这位博主,品尝了两口后赞不绝口,毫不犹豫地直接买了两大袋。毕竟这个价格在韩国想都不敢想。看到这里,韩国网友们破了大防:“竟然是一袋的价格吗?太离谱了。我花6000韩元只买了一个梨,这正常吗?”不难发现,开放免签政策仅仅两个月,韩国人已经摸出了一套在中国各个城市要怎么吃、吃什么,怎么逛、逛哪里的“旅游指南”。他们不但从海外平台获得信息,还能完美融入小红书等国内的社交平台,获取最一手资料。这波免签政策,确实激活了韩国年轻人来华的热情。很多人说,这将是一波韩国人赴中旅游年龄层的迭代。“朝圣”之所以说迭代,因为早前韩国人来华旅游也常见,只是相比如今的游客,当时的游客年龄层更高。他们选择来中国的目的通常是两个,一个是到张家界“尽孝”,另一个是到长白山“朝圣”。韩国人对于张家界的热爱其实要从他们特殊的民族爱好说起。韩国是一个非常崇尚爬山的国家,张家界会被韩国人“选中”,据说是因为2001年韩国观光公社社长赵洪奎受邀参加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时,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震撼,回到韩国就开始大力推介。之后很多朝鲜族旅游从业者意识到,张家界的壮丽山水风光,必对韩国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在韩国,去张家界旅游与“孝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韩国有“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广告语。韩国人坚信把父母送到张家界是一种尽孝行为。在韩国,每10名韩国老人中就有一名到过张家界。韩国综艺节目、甚至是韩剧,也经常提到张家界。娱乐,也打通韩国人对张家界的认知。韩国综艺《团结才能火》《Battle Trip》等都有在张家界取景的经历。韩剧《我的大叔》中几个年轻人在讨论送父母去旅游时,直接就提到了张家界。此处简直是对张家界旅游的一种绝妙营销。如此这般操作下来,近20年来对外经济和旅游数据中,到访张家界的海外游客中,韩国游客数量长期稳居第一。2023年张家界入境游客为68.74万人次,韩国游客就占了28万多人次。有网友和到张家界旅游的韩国老人坐一辆缆车,看得出来这些老人是真得很开心。韩国人对张家界的热爱,是当年的联合国秘书长都要助推一把的程度。除了张家界,韩国的另一个传统赴华旅游项目就是长白山“朝圣”之旅。长白山,在韩国被称为“白头山"。这座山不仅是一座高峰,更是韩国民族起源的圣地。长白山对韩国人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韩国的国歌刚一开头就在唱白头山;韩国的政府办公室墙上也挂着白头山。因为长白山一边在中国,一边在朝鲜,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韩国人要想登上他们心中的白头山,从中国走是唯一的机会。于是在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后,韩国人就开始冲向白头山,从中国一侧爬上顶峰。这对他们来说,是唯一朝拜的途径。在很多年轻的韩国人奔赴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同时,另一部分人选择的是前往吉林延边,参观延边博物馆,游览长白山。因为延边有很多朝鲜族,也有很多带有韩语的指示路标,韩国人感到很亲切,所以更加喜欢去。偏见的解药去年11月中国宣布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后,就有韩国从业者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中国为了吸引20岁至40岁的年轻韩国游客而推出的政策。如果说过去的来华旅游要靠广告营销、文化宣传,那年轻人更自由的旅游方式就决定了只要给他们宽松的环境,他们就能自己探索出新天地。如今韩国年轻人扎堆赴华旅游,印证了这一点。而这些韩国人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更加了解现在的中国。一个完全不同于韩国人脑中充满了刻板印象的中国,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中国。有韩国博主体验到的是中国的方便。他说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英国就坏了,本来想着英国修理太贵,打算回韩国修理。结果在中国,他发现不但修理价格更便宜,还能直接在网上下订单,在夜间维修。还有的韩国游客体会到的是中国的友好。当大家去热门景点拍照时,中国人不会一直霸占在那个地方拍摄,而是会考虑后面排队的人,给大家都留出拍照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人直接体会了一把在海底捞过生日——感动值拉满。所以除了免费水果,热情的氛围感,也是很多韩国游客落地中国的第一站,就会选择去海底捞的原因。不得不说,第一波被韩国人“选中”的城市也接住了这波流量契机,这才让“挤满韩国人”成为了可能。马克・吐温说,旅行是偏见、偏执与狭隘的终极解药。免签政策极大地削减了人们跨国出行的阻碍,使得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能够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亲身感受中国的魅力,而非仅仅依赖媒体的片面报道去构建认知。他们穿行于中国的大街小巷,亲眼见证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最直观的方式触摸这里真实的温度——所有这些经历,都比宣传语上华丽的辞藻要有效得多,不是吗?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本文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我是桌子,谢谢你的阅读。